当前位置:平糖 > 健康头条 > 慢病防治

脑血管患者春季养生之道

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03-14 17:37:58    您是第0位浏览者

春天到来了,但是天气还是忽冷忽热的一点也不稳定,春季需警惕突发脑血管疾病。专家指出,脑血管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尤以节气交变时较多。那么脑血管患者春季养生之道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说说有关知识吧。


一、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第一步:保暖防寒注重“春捂”

  早春时节的气候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变化无常。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加大心脏负荷,而且寒冷还容易导致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引发心绞痛,甚至心梗、脑梗。常言道,春捂秋冻,百病不生,因此高危人群和心脑血管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不可像年轻人那样贪靓,早早脱去冬衣换上薄衫,一定要及时关注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物,天气不好的时候尽量不出门,减少冷空气对心脑血管的刺激,防止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二步:管住嘴巴合理饮食

  很多心脑血管疾病都是因为患者没有管好自己的嘴巴而吃出来的,因此专家指出,高危人群一定要“管住嘴”,饮食上讲求低油、低盐、低脂、低糖,控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防止体重超重,而且不可暴饮暴食,否则吃得过饱会造成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大脑负荷加重,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第三步:安排时间适当锻炼

  春季大地复苏,加快了人们早起外出锻炼的步伐。但是专家指出,心脑血管病患者和高危人群锻炼时一定要注意这样几点,首先早晨出门锻炼的时间不宜太早,因为初春的早晨气温还比较低,早早出门锻炼,血管骤然遇冷收缩,很容易诱发脑卒中,所以上午九点左右太阳出来以后或者下午四点左右进行锻炼为宜。其次,可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太极拳、中华通络操等。再次,锻炼时要注意先热身,运动量应该适可而止,感觉微微出汗即可停止,不可盲目地进行大量的运动。

  第四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注意生活细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一步。比如,生活饮食起居都要规律,平时注意劳逸结合,晚上尽量不熬夜,十点左右就要洗漱睡觉;早晨醒来不急于下床,先在床上坐一会儿,然后下床喝一杯温开水,让血液得到稀释;中午尽量午休半小时;定期检查身体,及时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有病及早预防。

  第五步: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

  研究发现,平和稳定的心态,愉悦快乐的情绪,有益于心脑健康,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而焦虑、忧郁、悲观的负面情绪则会致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影响血脂的正常代谢,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因此,生活中高危人群遇事一定要保持平稳平和的心态,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不要让琐事影响自己的心情,影响自己的健康。

  第六步:一级预防用“金三角”

  除了上述预防措施以外,坚持用药进行一级预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目前医学界提倡应用“金三角”方案进行一级预防。所谓“金三角”方案,就是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通心络胶囊,三药合用,可以降脂抗凝、保护血管内皮,防止心脑血管病发生。其中,他汀类药物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阿司匹林抗凝,通心络胶囊与他汀类组合可以增强降脂效应,与阿司匹林组合可以增强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的效果,并能明显改善阿司匹林抵抗。


二、脑血管患者春季养生之道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预防脑血管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不宜过早地脱去冬衣。

  及时就诊:若出现突发头痛或眩晕、四肢麻木、一时视物不清甚至失明、舌根发硬或失语、精神疲惫或性格突变、无原因地嗜睡等脑血管病的前兆,应立即去医院就诊,症状发作3-6小时内及时接受治疗,一般愈后良好。

  生活方式:作息时间要合理,锻炼要勤。中医认为,肝主筋,坚持锻炼,则能舒筋活络,有益肝脏健康,血压平稳。春天是户外活动的好时机,老年人可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郊外踏青、早晚遛弯散步、打太极拳等。

  饮食结构:饮食结构应随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春天多风,体内积累了一冬天的郁结滞气在春天容易以火的形式表现出来,故饮食应清淡,宜多吃青菜。同时做到戒烟限酒。

  心理调整:天气的变化会导致人的情绪波动,平时要尽量做到情绪安定,处事不要过激,力戒动怒,更不要心情抑郁,及时宣泄,防肝气郁结。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一、生活有规律。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保障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时间,懂得生活,学会放松,切忌人生年轻时用身体换名利,老来再拿钱买健康。

  二、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天气变幻无常,是心脑血管疾病易发时间,应当注意保暖,夏季燥热,气压低,湿度大,汗如雨下,切忌受风,勿要贪凉,冷食亦当适度。

  三、心理健康。学会自控,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稳定,不为生活的不快或追求的贪婪而左右,喜怒不形于色,切忌思想情绪的大起大落。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四、健康饮食。注意食物多样性,均衡性,多食五谷杂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吃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多吃三黑(木耳、黑豆、黑米),多食醋,多凉拌,有条件的要多吃些野菜,少吃油炸食品,少吃猪牛羊肉,少吃动物类油脂,少吃盐和蔗糖,少吃动物内脏和海鲜。冬季进补要适度,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患者不宜晨练,因为睡眠时,人体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六、定期做体检。尤其要注意血脂、血压、血糖、胆固醇、纤原、红细胞聚集等及心电图变化情况,若有问题,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或药疗,或食疗,进行调整。体检是为了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七、每个家庭都应准备一点急救药。每个人都应懂得一点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识及抢救的简单技能,药只需几元钱,一小瓶阿斯匹灵肠溶片,一瓶硝酸甘油,足矣,因此两种药乃化瘀溶栓,浠释血液,是救命良药,为医生抢救赢得时间,当然要懂得用法用量。隨身携带,紧急情形下,即可救人,又可自救,最好无用,到期换新。但需切记是,必须判断准确,是心梗,而非脑溢血,否则出错,将加速患者死亡。

  八、常做胸部、头部按摩及胸部背部和叩击敲打,可收奇效,即可强健心脏及头部血液循环,又可增强头部及心脏的适应性,有助于血管彈性的恢复。

  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按时作息;少饮酒,不吸烟;坚持饭后二十分钟左右散步;切忌超负荷工作和娱乐。

  十、心脑血管疾病常在凌晨或夜间发生,因此要持别留意这个时间段的变化,另外在大喜大悲,情绪较大波动后,或饱餐后,较大活动时,如穾然出现胸闷,心慌,气短,或胸区疼痛,大汗淋漓,头痛,头晕,甚或牙痛,背腹部放射性疼痛,应及时就诊,最好是专科医师确诊。曾见过年轻患者胃腹疼痛泻泄呕吐,內科医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急性腸胃炎治疗,发现患者休克后,己然救治不及,心肌梗死。


五、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1、保持心态平衡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2、适当运动心脑血管患者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3、控制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至理想水平,服用有效调脂药物,控制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异常代谢状态,戒烟。

  4、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心脑血管疾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以缓解症状,改善预后,预防并发症。

  5、外科治疗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消除血肿,或改善缺血部位的供血。

  6、康复治疗患者病情平稳后,从简单的被动运动开始,逐步做主动运动,最终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早期康复训练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功能恢复尤为重要。


此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大家说

0.10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