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08-20 14:34:22 您是第0位浏览者
一年四季每到换季阶段,都会出现很多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冬春和夏秋两个换季阶段。一个是气温从严寒快速转暖,一个是气温和炎热快速变冷。
偏偏今年三伏长达40天,现在虽然已经立秋好几天,但仍在末伏阶段。昼夜温差明显,早晚开始出现寒意,而中午暴晒,天气超过湿热往干热过度。
长期在室外工作的人群,除了要当心暴晒之后中暑,也要注意避免秋燥给身体带来的不适感。夏末初秋天气又热又湿,加上人体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很容易暑湿困脾,出现了消化不良、腹泻等情况。
今天爆炸营养课堂的营养师,就跟大家聊聊:“秋老虎”和末伏相遇,同时提防中暑、秋燥,吃对几种食物来应对。
不管夏季还是秋季,医生都提醒我们要多喝水,这里的水包括饮用水和食物蔬菜水果当中的水。成年人每天1500到1700毫升的水,长期在室外工作出汗多的人,可以增加到2500毫升左右。
入秋之后,可以喝一些有食疗作用的汤汤水水,比如银耳雪梨汤、银耳紫薯汤,无花果鸡肉汤、鸭肉粥等等。这些食物既可以补水,又能增加身体对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在水果的选择上,可以多吃一些葡萄,葡萄品种多口味丰富,不同颜色的葡萄还有不同食疗价值。红葡萄的皮里含有逆转酶,可软化血管、活血化淤;白葡萄含水量高,有润肺功能。紫葡萄花青素含量最高,对女性有很好的护肤、抗衰老作
秋季本身也是肠道传染病高发期,在选择食物时还是要尽量清淡,避免吃太多高脂肪食物,也尽量不要吃隔夜食物。
最后提醒大家:光喝水吃水果还不够,也要多吃蔬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要吃300到500克蔬菜,其中深绿色蔬菜占到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