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糖 > 健康头条 > 生活

粽子节快到了,这份吃粽健康提示一定“被需要”

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06-13 10:21:12    您是第0位浏览者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惯由来已久

如何挑选合适的粽子

吃粽子时又有哪些注意点

为大家介绍

吃粽子有哪些好处?

芒种过后,天气逐渐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以帮助散热,胃肠道的血流减少,消化功能有所下降,人容易出现苦夏消瘦的问题。而粽子以竹叶或苇叶为皮,气味清香怡人,叶子中的多酚类和钾元素可以在蒸煮时渗入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功能。同时中医上认为糯米有“温暖脾胃”“健脾补气”的作用,糯米能刺激胃酸分泌,其中丰富的支链淀粉除了带来黏糯弹爽的口感,热的时候还特别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初夏时分,清香美味、容易消化的粽子总是让人食指大动。

挑选和吃粽子需注意什么?

1

趁热少量,不完全代替主食

粽子好吃但是糯米属精白米,应归为主食,本身的吸水性小于籼米和粳米,同样都是一斤米煮饭,糯米饭的体积是最小的,大家可能感觉就吃了一个粽子,其实已经相当于一碗饭了。同时,糯米还有“饱腹感迟滞”的现象,吃的时候不觉得多,等到餐后才觉得已经过量。粽子中的支链淀粉放冷之后还可能会有部分“回生”,相对于“热气粽”,不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吃粽子的时候要注意“趁热少量”

由于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属于主食,但不适合作为一餐的唯一食物,只能代替部分主食,最好可以搭配其他食物一起食用以保证饮食的均衡同时要在主食中扣除相应重量的主食,还应该避免在晚上作为夜宵进食,以免能量超标。

2

不同人群挑选不同种类粽子

糯米中丰富又容易消化的淀粉可以引起血糖的骤升骤降,同时胃酸分泌增加,因此糖尿病病人、胃酸过多、有“烧心感”的病人不适合大量食用,尤其是空腹食用,在种类选择上也应该避开甜粽,尽量选择杂粮和豆类丰富的粽子

有消化不良、胰腺炎、胆囊炎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则不适合选择高油的肉粽、猪肉粽类,以免其中的高脂肪引起不良反应;

容易长“痘痘”、体热肥胖的人群,因此不适合选择高脂肪、高糖分的粽子,可以选择杂粮粽,或者用绿叶蔬菜和菌菇类搭配粽子,其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减缓血糖的上升,甚至可以抑制肉粽中部分脂肪的吸收,如果吃油腻的粽子还可以搭配一些薄荷茶、普洱茶一起食用。

3

购买粽子时不忘食物安全

除了从营养成分出发选择粽子之外,大家还要注意食物安全。曾有不法商家因为粽叶本身颜色不够鲜亮,用硫酸铜浸泡粽叶,制作“返青粽”,这种粽叶煮出来的水是淡绿色,煮熟后会有淡淡的硫磺味,和正常粽叶煮熟的淡黄色和清香不同,大家要注意甄别。

此外,初夏天气比较炎热,选购成品粽子要注意商家可靠,不要购买三无产品,买回之后也要妥善存放,避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总之,想要健康吃粽子,需谨记以下四个原则

选择小粽有节有制

添加杂粮低油低糖

搭配蔬菜有声有色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临床营养科

施欣妤营养师、蔡骏主任医师


此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大家说

0.13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