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2-24 13:44:37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宁吃天上飞禽四两,不吃地上走兽半斤”。“ 多吃白肉,少吃红肉”,白肉真比红肉更营养,更健康吗?
有人认为红肉好,也有人说白肉好,哪到底谁更有道理,道和理在哪呢?
一、什么是红肉和白肉?
观点一:肉熟后的颜色为红即为红肉,为白即为白肉。
观点二:按是否为哺乳动物来区分,“是”为红肉,“否”为白肉
观点三:根据肉中所含的肌红蛋白来分,多的则为红肉,少的则为白肉。
相信有很多人赞同以上的某一项观点。
二、那么红肉为什么红,白肉为什么白哪?
肉的颜色取决于肉类中所含的“肌红蛋白”的多少。“肌红蛋白”越多,肉质就越红,越少就越白。
通常红肉通常指指烹饪前呈现岀红色的肉,我们会统称为“红肉”。这些动物大多是四条腿的;白肉一般指烹饪前呈现岀白色的肉。通常指两条腿的禽类和没有腿的水生鱼类等.
禽类腿部和翅膀,运动量大,比较发达,“肌红蛋白”较多,胸部则较少,禽类属于红 白相间,而鱼类等水生生物基本是纯白肉。
由此可见,“四条腿不如两条腿,两条腿不如没有腿”或者更准确的说:地上走的不如天上飞的,天上飞的不如水里游的。
三、多吃红肉,少吃白肉,有科学依据吗?
营养学研究发现:红肉的特点是肌肉纤维粗硬、脂肪含量较高,饱和脂肪酸高。而白肉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不饱和脂肪酸较高。
动物脂肪主要是提供能量。能量摄入过多会增加肥胖和得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高是导致血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因素。
同样重的肉中,猪肉脂肪含量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即使在红肉的瘦肉中,脂肪含量也不少。鸡、鸭肉中的脂肪含量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肉中的脂肪含量一般较低,并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深海鱼类中富含 EPA和DHA,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吃红肉的人群患结肠癌、乳腺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危险性要高于吃白肉的人群。这主要是因为,红肉所含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低些;而白肉正好与之相反,其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饱和脂肪酸少些。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高是导致血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摄入红肉更易引起血脂失衡,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营养师强调:无论红肉还是白肉,即便是瘦肉也会含有一定量的脂肪。肉类是高蛋白食物,食用过量不仅会诱发肥胖,使血脂升高,还会加重胃肠负担。
因此,吃肉一定要适量,并非多多益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我们吃白肉的量为75g—100g/天;而红肉的量为50g——75g/天。
但是,红肉的最大优势就是含铁量非常丰富。时下很多女性缺铁,而铁的重要来源就是红肉,所以我们与其说是白肉好还是红肉好,不如说两者各有各的优势所在
也就是说,不同需求的人群要偏重于不同食物的选择,但要根据个人基础代谢和运动量来控制每天摄取的数量,这样才科学。当然,大胖子,三高老慢病,自然要减少脂肪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取,降低慢病风险。
上一篇:糖尿病无痛性心梗有何征兆
下一篇:糖友生活的五个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