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平糖 > 健康头条 >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男补肾女养血,老补虚少调胃
男补肾女养血,老补虚少调胃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 张国英  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很多人容易因抵抗力下降而出现头疼脑热等症状。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正气”足,才不易得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张国英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正气是人体正常机能状态,如果阴阳气血运转失常,则正气受损。增强抵抗力,要扶正祛邪,不同人群各有侧重点。  男性补肾。肾藏精,一是......
所属栏目:中医养生 更新日期:11-18 15:10:12 阅读次数:6254
干姜肉桂香附泡脚,暖胃
干姜肉桂香附泡脚,暖胃
山东省中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 谭维勇寒邪客胃及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经常表现为疼痛剧烈、畏寒喜暖、得热痛减,或胃脘隐痛、绵绵不断、喜暖喜按等,可用泡脚方来暖胃止痛。具体方法为:干姜15克、肉桂9克、香附18克、良姜15克、艾叶9克、吴茱萸6克,药材用开水浸泡,待水温后用药液浸洗双足,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方中药物都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其中,干姜味辛性温,“脾胃学说”创始人李杲说其“生则逐寒邪而发表,炮则除胃冷......
所属栏目:中医养生 更新日期:11-18 15:04:40 阅读次数:6821
冬天藏养宜早睡 入冬进补有“膏”招
冬天藏养宜早睡 入冬进补有“膏”招
 古有谚语“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节气已过,想要来年身体好,别忘好好休养生息补一下身体的元气了。11月7日立冬当天,省中医药学会“2020年岭南膏方节”启动,名医义诊、体质辨识、养生咨询、膏方体验等活动吸引了众多街坊“趁墟”。省中医院副院长、治未病专家杨志敏教授现场给大家提供了不少冬藏进补的“膏”招。  冬天藏养宜早睡  杨志敏教授说:“每年的冬天是人们‘养藏’的季节,就像每天晚上睡觉也是一个‘养......
所属栏目:中医养生 更新日期:11-18 15:01:14 阅读次数:6882
老祖宗留下的热水养生方
老祖宗留下的热水养生方
  从饮茶品茗、煎药喝水,到泡澡泡脚、热敷桑拿,生活中随处可见热水的身影。它是国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更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大法宝。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席专家 姜良铎  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 李方玲  国人的热水情缘  喝热水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公元前5世纪,《黄帝内经》就有“病至而治之汤液”的记载,《孟子》中也有“冬日则饮汤”的表述,《说文解字》说“汤,热火也”,这里的“汤......
所属栏目:中医养生 更新日期:10-15 17:22:26 阅读次数:5698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不如“秋天第一杯养生茶”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不如“秋天第一杯养生茶”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冲上热搜,很多人人紧跟潮流,晒转账,秀恩爱,手捧一杯奶茶,美照时满脸写着幸福。“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底是个什么梗?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妇科主治中医师张莹莹说,秋分时节,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渐低,步入深秋。暖暖的奶茶可以温暖人心,所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代表着爱你的人在天气变凉的第一时间给你温暖与关心。“作为不太浪漫的妇科女医生,我更关心姑娘们的身体健康。”张莹莹说,自己主张“秋......
所属栏目:中医养生 更新日期:10-15 17:19:16 阅读次数:7066
贫血者必须要补气
贫血者必须要补气
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朱欣佚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唇甲色淡,出现这些贫血症状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吃一些补血的药物,如阿胶、当归等。但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欣佚指出,这些具有补血功效的中药未必能帮你搞定贫血,因为补血的同时还必须补气。气与血互相转化。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同根同源,可互相转化。气能生血、行血,血可以由气转化而来,并在气的......
所属栏目:中医养生 更新日期:10-15 17:17:41 阅读次数:5920
秋吃萝卜赛人参!咋选?咋吃?有何禁忌?
秋吃萝卜赛人参!咋选?咋吃?有何禁忌?
萝卜具有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等功效。现代研究也发现,萝卜中含有的多种微量元素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俗话说“秋冬萝卜赛人参”,眼下正是“小人参”上市的季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何丽建议,不妨每周来顿“萝卜开会”。萝卜这么好,咋吃才健康呢?吃白萝卜可化痰白萝卜含水分90%以上,可促进胃肠蠕动,促进大便排出。中医认为萝卜性凉,可化痰清热。应提醒的是,白萝卜最好生吃或凉拌,而且萝......
所属栏目:中医养生 更新日期:10-15 17:16:10 阅读次数:7278
0.0874s